博客年龄:18年1个月
访问:?
文章:778篇

个人描述

《广告导报》出版人兼主编; 智慧工场传播机构CEO。 电影出品人和制片人 湖南人氏。现居北京。连续担任:中国金鹰电视节广告奖评委;全国报纸广告优秀奖评委;全国公益广告政府奖评委;中国汽车广告大奖发起人评委;中国广告风云榜发起人;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策略顾问;重庆广播电视总台顾问;招商银行品牌顾问等;北京广告湘军联谊会理事长学术和编著:己发表有关市场、营销、广告、传媒等专业文章100多万字;主编《如何让品牌快速崛起》《胶片回响——2005-2006年度中国著名广告导演》《回归创意——2005-2006年度最具影响力创意总监》等书籍。

《梅兰芳》,不止是一个人的故事(图)

2008-12-17 11:35 阅读(?)评论(0)

陈凯歌不愧为中国第五代导演里最懂戏的一个,一出《梅兰芳》拍得动人肺腑,连我这不太懂戏的人看了也不禁流出泪来。

梅兰芳是剧中绝对的主角,不过《梅兰芳》这部电影,讲得却不是一个人的故事。人生毕竟是非常具体的东西,再戏剧化的人生也难以通过如实的呈现来满足银幕前面观众的口味——不管怎么说,作为电影的《梅兰芳》毕竟也是要冲着票房来的。

王学圻饰演的“十三燕”令人印象深刻,承袭了陈凯歌在《霸王别姬》中对戏剧的理解——十三燕也是个“不疯魔,不成活”的艺术家。剧中十三燕演的是武生,一生最大的荣耀乃是慈禧赐予的翡翠帽正和黄马褂,历史上十三燕的原型当非谭鑫培莫属。

谈到这位谭鑫培,最为后人所熟知的,乃是他出演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而在《梅兰芳》剧中,十三燕确是将《定军山》作为了自己的告别演出。谭鑫培在梨园行中的名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慈禧太后都是他的粉丝,这也方才有了翡翠帽正、黄马褂这样高级别的馈赠。在影片《梅兰芳》中,十三燕是梅兰芳的前辈老师,被梅尊称为“爷爷”。历史上的谭鑫培与梅兰芳一家确也是过从甚密,只不过剧中的打擂一出纯属虚构,而谭鑫培之死与梅兰芳更是没有半点关系。谭鑫培卒于1917年,当时70岁高龄的他迫于强权的压力,前往显贵府中出演《洪阳洞》,最终是忧愤交加猝然离世,影片中十三燕遗言嘱托梅兰芳要为伶人争点地位和面子,恐也有此追思之情。

历史上有“伶界大王”之称的只有谭鑫培与梅兰芳两位,这在影片中也有所描画。梁启超在题赠谭鑫培的《渔翁绣像图诗》中亦云:

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纪轰如雷。

如今老矣偶玩世,尚有俊响吹尘埃。

菰雨芦风晚来急,五湖深处寄烟笠。

何限人间买丝人,枉向场中费歌泣。

时贤推崇之高,可以想见。

谭鑫培是十三燕的原型这一点很多朋友现在都已经知道了,不过邱如白的原型在很多朋友看来,确多以为是子虚乌有。其实,这一段亦师亦友的情谊正发生在同为京剧“四大名旦”的程砚秋身上,而真实故事的感人程度,更不亚于电影中的邱如白与梅兰芳。

章诒和在《伶人往事》中记载,家境贫寒,六岁的程经人介绍入荣蝶仙(京剧男旦,专工花旦、刀马旦)门下学艺。从前学戏和学徒差不多,先与师父立下字据,言明几年期满,学艺期间的食宿问题,以及满师后给老师义演若干年作为报酬条件等等。程砚秋所立字据是以八年为期。八年期间由荣家供给食宿,但演戏的收入归老师收取。满师后还须继续效力二年,即在两年之内,全部戏份收入都要孝敬老师。

程砚秋学习异常勤奋,学成登台不久就声名鹊起,颇为时下的名士罗瘿公的赏识。历史上这位罗瘿公名敦曧字掞东,号瘿公,祖籍广东顺德,生于1872年,比程砚秋差不多大30岁。其父供职于翰林院,任编修。罗自幼攻诗文,青年时期就读于广雅学院,为康有为弟子。23岁中副贡,官至邮传部郎中。民国后,先后任总统府秘书、国务院参议、礼制馆编纂等职。后愤于袁世凯复辟帝制而弃政攻文。与王瑶卿梅兰芳深有交往,尤与程砚秋交谊深厚。程砚秋在艺术上取得成就,是与罗对程的尽心指导,全力资助分不开的,程对罗则以师辈相称。罗瘿公为程砚秋编写剧本始于1921年,至1924年病逝的三年中,共编写了十二个剧本,剧中写邱如白为梅兰芳做剧本也是事出有据。

关于罗瘿公与程砚秋之间的情意,章诒和在《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一文中有非常精彩的叙述,比电影来得更为令人感动,摘录其中一段与诸君分享:

“程砚秋虽有人扶持,但事业上却立足未稳,而那时的梅兰芳已是红人,自领一军。民国八年(1919),程砚秋听从罗瘿公的刻意安排,拜梅兰芳为师。每晚的演出,梅兰芳的戏都放在后面。这样程砚秋就有了在前面唱一出戏或兼饰仙女等杂角的机会。拜师后的一年时间里,他得以陪演《上元夫人》、《天河配》、《打金枝》等剧目。陪演就是观摩,程砚秋深受启发。他特别羡慕梅兰芳创造的古装。这一年,罗瘿公虽南游沪宁各地,却不忘唱戏的程砚秋。比如,在2月7日的一封信里,罗瘿公写道:“看见上海报登载18日全浙会馆的戏评,说你扮《长坂坡》的甘夫人,说你态度顶好,扮相顶好,说你同一班老辈名角一齐唱,体面得很,也有人恭维我一番,我看见很喜欢。上海好些人问候你,知道罗瘿公的差不多都知道程艳秋(那时他叫艳秋)。有好些老名士要给你作诗,你的名可大得很,恭喜恭喜!你的嗓子一定一天比一天好了,但愿从此以后天天好。北京下雪没有?有添养鸽子没有?老鸽子可养熟了?……你打了梅(兰芳)先生的鸽子,是不知者不为怪,以后别再打喽。你总要常常写信来,两三天一封,千万别忘了!你再要买什么,写信来。”罗瘿公只要接读程砚秋的来信,总是立即回复,还在信里为他改错别字,甚至觉得他所用信纸太坏,即随复函寄去好信纸。”

单纯地以为罗瘿公是程砚秋的超级粉丝并不恰当,罗瘿公还是程砚秋的严师、谋士、引路人、策划者、剧作家和真正的后台!一个名士独赏一个艺人,为之脱籍,悉心赞助以成其材。“赢得宣南顾曲人,日日雕鞍骤。”我们从中认识到那个时代艺人与文人相互依存依托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包含着脉脉深情与风雅,但它更是一种文化的情感态度。

很多看过《梅兰芳》的朋友以为邱如白和梅兰芳之间有类似同性恋的倾向,我想这就真是把这风雅的情意看窄了,看歪了,通过这段情谊的原型,罗瘿公与程砚秋的真实记录,或许能帮助各位更深刻地去还原属于那个时代的相濡以沫。

《伶人往事》中还记载到,民国十二年(1923)12月28日,重病缠身的罗瘿公听说程砚秋因剧场安排不上唱戏的时间心情苦闷,一次打牌输去准备用于添置行头的六百大洋,愤极。深夜至凌晨,书亲笔信责劝程砚秋坚决禁赌,又致函程的岳父从旁督促。可谓严师情深,用心良苦。程砚秋读后,听从师命,决弃“竹战”,再不打牌。

第二年(1924)罗瘿公患病住进德国医院诊疗,程砚秋每日亲侍饮食,从无间断。9月2日,罗瘿公自知大限已到,遂写下遗嘱。内中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

“程君艳秋,义心至性,胆淹古人,慨然任吾身后事极周备。将来震、垠两子善为报答。”9月16日的半夜,罗瘿公又手书:“墓地能设香山最佳……”一语后,溘然长逝。时年五十二岁。

罗瘿公归去之际,亲属皆不在侧,程砚秋是第一个赶到的!他见恩师殁前所书遗嘱数纸,捧之大恸,几至昏厥。回到家中,为罗瘿公设立灵堂,除朝夕哭奠,唯伏案抄写经书。文人大多清贫,自女亡妻狂,罗瘿公已是每况愈下,经济拮据,以卖字鬻文为生。故而罗瘿公丧事所用祭奠、棺木、墓地之费都是程砚秋一手经办,务极完美。出殡那天,程砚秋身服重孝,抚棺痛哭。人家算了一笔账,罗瘿公自病至死,费金过万元。而程本人决口不提一个钱字。这事儿,搁在士大夫身上都很难做到,一个艺人做到了。难怪康有为作诗,赞程砚秋为“义伶”。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终归是出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所以我想也不必深究电影中的情节到底几分是真几分是假。我个人很欣赏《梅兰芳》这部电影,谙熟梨园行的朋友,想必还能从中看出更多名伶往事,所以与其说《梅兰芳》是一部个人的传记电影,莫若说它是以梅兰芳为代言人,讲述了一代伶人悲欣故事。想要通过这样一部电影让看过他的人都喜欢上京剧这门艺术恐怕是很难实现的,不过影片中的情谊与风雅,操守与坚持,毕竟有很多已经是当下已经稀缺的品质。作为一部电影,能够发现人性中最为闪光的片段催人泪下,不靠苦情,不靠煽情,就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凌平最新博客文章、图片链接:

2008-12-14 | 椰风海韵时装秀(图)

2008-12-11 | 有信心更要有智慧(图)

2008-12-04 | 感恩的心(图)

2008-11-28 | 河南卫视三亚媒企高层恳谈(图)

2008-11-25 | 林俊杰《同一首歌》演绎《江南》(图)

2008-11-20 | 11.18:信心的高度与起点(图)

2008-11-14 | 湖南卫视全面出击“快乐无敌”(图)

2008-11-11 | 深秋至,人思量(图)

2008-11-06 | 第15届中国广告节在合肥举办(图)

2008-11-01 | 呼唤真实(图)

2008-10-29 | “多”事之秋(图)

2008-10-24 | 于丹们和苏格拉底(图)

2008-10-20 | 屏幕之外的撒贝宁和李梓萌(组图

2008-10-16 | 重庆台北京推介会,靓女闪耀五洲(图)

2008-10-14 | 登上了上海第一高楼(图)

2008-10-07 | 海尔:家才是真正的王牌(图)

2008-10-05 | 广告才女的海上度假日记!

2008-09-27 | 传媒广告旺季来临(图)

2008-09-22 | 自由主义的两种命运(图)

2008-09-18 | 我们的黄金之秋(图)

2008-09-14 | 湖南卫视停办“快男”的猜想(图)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